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河南:严守耕地红线 筑牢“中原粮仓”

2022-06-23 16:38220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耕地红线,就是守护粮食安全。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居全国第三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7.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等别,为粮食稳产增产打牢了耕地基础。

  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日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郑州举行了“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周暨“耕地保护中原行”记者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组织中央媒体和省内主要媒体30余人,深入开封市祥符区和周口市扶沟县田间地头进行实地采访。

  “高效农业” 让土地“生金”

  “这是我们的水果玉米,大家可以尝一尝。”6月20日,位于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的爱思嘉农业嘉年华园内,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道,“目前,这种玉米的售价为8元一个,且供不应求。”

  当天,记者在爱思嘉农业嘉年华园区看到,蔬菜住上了“小高层”、无需基质的植物……各种新奇的农业技术,让记者们驻足、探究。

  在这里,蔬菜生长不需要泥土。爱思嘉农业嘉年华园的垂直农业运用“梯形气雾培”的方式,将作物的根系浸入配置好的营养液中,营养液代替了土壤,为蔬菜提供各种微量元素。同时,通过错层管道的栽培,打造出叶菜“迷宫”,高效利用空间,节约土地。

  “推动垂直化种植,土地能更好地被集约化利用。这些蔬菜最高能种植15层,1亩地结6亩地的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该园区负责人郭大宏介绍道。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扶沟县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无土育苗棚”“无土栽培展厅”……一座座标有名字的大棚内种植着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

  “这种番茄叫酸甜果,一斤能卖到20元。”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负责人马强告诉记者。

  “我们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运用育苗、种植、销售一体化模式,亩产量和销售价格都高出常规作物好几倍,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率。”扶沟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俊彩告诉记者。

  目前,扶沟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2万亩,年产370万吨,产值46.8亿元。该县通过“高效农业”策略,提高了单位农业的产量,促进了土地集约化利用,也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用硬措施为耕地保驾护航

  近年来,开封市祥符区严格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管控各类建设、造林等占用耕地行为,对不符合规划、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确保“农地姓农”。持续健全“卫片监测+动态巡查”常态化执法体系,探索拓展“田长制”,紧盯“大棚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挖塘养鱼等风险领域,严格土地管理,严肃问题整改,严惩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遏制非法占地行为发生,从根本上解决违法建设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每天早起都要到田间转一转,看田间耕地是否有变化。”扶沟县扶亭街道何老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何景明说。

  为守护耕地安全,该村成立了由村干部组成的巡查队,每周对行政村区域进行一次巡查,对村内乱取土、乱搭建、乱种树等占地情况,及时制止并上报街道田(林)长和网格员。今年,该村巡查队在巡查中发现两起在大田地乱取土和临时搭建违法占地问题,及时进行了制止,并上报给街道田(林)长和网格员。在街道、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认识到了违法违规行为,主动拆除了违规建筑,有效避免了干群矛盾激化。

  扶亭街道办事处网格员鲁合法担负着辖区内16个行政村及6个分场土地巡查保护的重要职责。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每周开展两次日常巡查,对违法违规占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确保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去年以来,通过巡查发现并及时制止违法占地情况7起,拆除复耕违法占地35亩。在政策宣传方面,他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条幅等形式,主动引导群众增强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形成严格的耕地保护网格化新格局。

  同时,扶沟县还严格落实执法巡查制度,坚持全县416名三级“田长”前哨巡查与“蓝天卫视”“天眼系统”等科技手段相配合,实现了对违法违规行为和突发事件“及早发现、智能提取、自动推送、快速处置”,有效震慑和打击了违法占地、建设、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等行为。

  土地综合整治让百姓“乐开花”

  “今年,我们农场种植小麦218亩,平均亩产值约1500斤,是我种植小麦以来收成最好的一年。”麦收过后,扶沟县扶亭街道仁和农场负责人张晓曼乐开了花。

  张晓曼介绍,今年的小麦丰收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他们积极学习了小麦种植技术,科学种田;二是今年风调雨顺,天气也好,促进了小麦增长;三是国家的政策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田种植条件,完善了配套设施,实现了旱可浇灌、涝可排水,增强了种粮大户的信心,为他们创造了有利的种植条件。

  “你看,现在浇地多方便,一插上电,水就开始在田里喷灌了。比之前节省了不少劳动力。”正在忙碌的一位大叔高兴地对记者说。

  “我们村大都是高标准农田,农业设施齐全,可以说是旱涝保丰收。”何景明表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设施农业的建设还充分利用了一些废弃地,为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据了解,扶沟县按照“田、水、路、林、村”一体化综合整治要求,累计投入资金11亿多元,建成高标准农田98万亩,在将废弃地、滩涂地、低洼地改造成“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基础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了耕地质量。

  “河南省从战略全局部署推进耕地保护工作,持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对耕地实行管控性保护、约束性保护、补救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倒逼性保护、惩治性保护,不断提升耕地保护水平。”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杜中强介绍,河南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为粮食稳产增产打牢了耕地基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秋风起时蜜柚香 广东梅州蜜柚迎来采摘季,展开一幅丰收图景
  白露时节,摘柚正忙。  凌晨的果园还浸在微凉的湿气里,广东省梅县区松口镇的柚农们已踏着露水进入,只为赶在太阳升起前,摘下第一拨蜜柚。  柚园里,映入眼帘的是那沉甸甸的柚子挂满枝头,圆润饱满,色泽金黄,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微风拂过,柚子香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丰收乐章。 

0评论2025-09-1721

湖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3286个
  湖北农村农业含绿量和含金量成色更足了。发布会上,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党明介绍,十四五以来,湖北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品一标农产品,即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它们是妥妥的

0评论2025-09-1734

AI养鱼、数字养牛、葡萄避雨栽培…… 柳江农业搭上人工智能快车
  从今年3月5日我们首次与柳江区正式洽谈,到6月10日公司正式投入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3个月。9月4日,广西华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叶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称赞柳江区高效的办事效率。  去年,周叶环原本计划前往南宁、崇左考察投资环境,但在途经柳州时,了解到当地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便

0评论2025-09-1737

甘肃省首个国家审定春小麦品种亩产创新高 “陇春44号”亩产达783.7公斤
  9月11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近日在新疆巴里坤县创下高产纪录,百亩攻关田实测亩产达783.7公斤。  9月6日,由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的强筋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测产活动,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举行。经新疆农科院、甘

0评论2025-09-1720

西南地区规模第一 铜梁乌鱼养殖产业是如何“炼”成的
  初秋清晨,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千亩鱼塘泛起粼粼波光。鱼塘一侧的高碑乌鱼集散中心门口,满载乌鱼的货车缓缓启动,驶向160公里外的四川泸州。  高碑村村民周良文既是集散中心负责人,也是铜梁区高碑乌鱼养殖股份合作社的64户养殖户之一。  淡季每天出货约1万斤,春节等节日期间出货量会大幅增加。合作社年产乌鱼2300

0评论2025-09-1728

全国每5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
  近日,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暨第十四届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近年来,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全国每5个猕猴桃、全世界每9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30.2万亩,预计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国内外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依

0评论2025-09-1735

吕梁成立首家农业科研机构科协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吕梁市农业领域科研院所成立的首家科协组织。  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的成立是吕梁市科协推进一县一会战略布局、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进展,也是吕梁市科协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的具体体现。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将充分

0评论2025-09-178

巫溪药香飘出深山 一条产业链带活一方经济
  春风送暖,更捎来希望。巫溪尖山镇广袤的田野里,村民们正弯腰翻新着田地,这里又将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种植中药材黄蜀葵。  田间地头,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农技人员正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这种被誉为药中黄金的草本植物,鲜花亩产可达3000斤,每亩能为农户增收3000元。与黄蜀葵种植基地遥相呼应的还有20000平方

0评论2025-04-0955

甘肃春耕图景里的现代农业变革
  无人驾驶覆膜机在旱塬上勾勒银色轨迹,智能温室里的樱桃草莓即将迎来丰收,粮油新品种在春风中舒展嫩芽3月26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在天水市秦州区召开。  这场春日科技盛宴背后,是我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纲领,将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2025年,我省锚定粮播面积4000万亩以上,产量1260万吨

0评论2025-04-0948

我市“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林蛙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带动、推进创新驱动,让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我市地处长白山脉西南麓,森林覆盖率67.15%,有适宜林蛙养殖沟系663条,林蛙产业发展优势不可替代。在二道江区,很多农户也正是因为林蛙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已经形成了林蛙养殖、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养殖产业链条。  二道江

0评论2025-04-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