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AI养鱼、数字养牛、葡萄避雨栽培…… 柳江农业搭上人工智能快车

2025-09-17 10:16350
  “从今年3月5日我们首次与柳江区正式洽谈,到6月10日公司正式投入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3个月。”9月4日,广西华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叶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称赞柳江区高效的办事效率。
 
  去年,周叶环原本计划前往南宁、崇左考察投资环境,但在途经柳州时,了解到当地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便决定落户柳江区投资兴业。
 
  华芯数智公司所投资的是一个足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项目。
 
  1 水质异常AI逐级上报
 
  华芯数智的装备公司坐落于柳江区新兴工业园,主营业务为AI设施渔业循环水养殖,重点以“AI技术桶”养殖加州鲈鱼和澳洲银鲈。
 
  在公司首个示范基地中,12个巨型养殖桶分两排陈列,每个桶均配备一套循环水养殖设备及AI智能管理系统。“每个桶直径6米,容积40立方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熊臻铮介绍,这套名为“华芯净界RAS系统”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可实现养殖水体24小时智能循环过滤。一旦监测到水质异常,如溶氧值低于警戒线,AI系统便会自动启动预警,通过AI语音电话第一时间通知对应的养殖专员。若两分钟内专员未作出响应,系统将逐级上报至养殖主管乃至总经理。
 
  养殖池中的水会经过罗盘过滤器、离心超滤机、离子沉淀池、固定床式生物滤器、流化沙床生物滤器等多道过滤程序,最终回流至鱼池。AI系统全程实时监测溶氧量、PH值、氨氮含量、水温等关键指标,并跟踪鱼类的生长状态,最大程度降低养殖风险,保障产出稳定性。“根据这12套系统测试数据统计,目前鱼的日均死亡率低于0.01%,总体次品率控制在1%以内。”熊臻铮说。
 
  周叶环表示,公司计划于年底前在柳江区启动建设规模约300亩、共1800套AI设施渔业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未来5年内,预计开发1万亩养殖基地,打造形成智能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工厂循环水养殖产业集群。
 
  “柳江区作为柳州的农业大区,在我国逐步迈进智能化生产的背景下,其农业转型与升级显得尤为迫切。”柳江区委副书记张扬表示。该区农林产业工作专班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重点聚焦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自去年以来,专班共开展招商考察4次,对接目标企业16家,新引进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8.65亿元,华芯数智公司便是其一。
 
  2 每头牛都有一个数据库
 
  10月中旬,1000头来自内蒙古的架子牛将进驻进德镇的柳州鑫麦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养牛并不稀奇,但用数字技术养牛却是一大创新。
 
  数字养牛,怎么养?该公司董事长谭冬梅解释:“我们联合农业科技公司开发了智慧养殖云平台,建立养牛数据库。每头牛均佩戴电子耳标,实时回传运动轨迹、体重等数据至系统中。系统据此自动生成‘牛只生长模型’和‘养殖技术固化方案’,制定最优养殖计划,并预测最佳出栏时间。”
 
  谭冬梅表示,公司即将建成1.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配备智能温控、自动饮水、发酵床养殖系统,并引入环境监测传感器和肉牛养殖全过程智能管理设备,通过5G+自动驾驶饲喂车实现24小时无人投喂,养殖效率提高30%以上。
 
  “我们近期目标是实现肉牛存栏3000头,5年内力争达到1万头。”谭冬梅说。
 
  该公司的愿景不仅限于自身发展,更希望带动柳江区形成肉牛数字养殖集群产业:5年内,带动农户年增收超2000万元,企业实现年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个,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每年减少粪污排放3万吨,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节约成本800万元。
 
  “科技正赋能农业生产,成为柳江区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柳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廖庆甫表示。
 
  过去,该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完全依赖人工。每年水稻生长季(3月15日至11月11日),每个测报点需安排至少两名专业人员,对虫情测报灯捕获的昆虫进行识别、分类与统计。尽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监测预警仍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时效性不高等问题。
 
  今年,随着5个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点的建成投用,柳江区病虫害防控正式步入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的新阶段。这些监测点配备图像识别式智能监测设备,可全年无休、全天候实时监测,自动完成昆虫识别、分类、统计与疫情趋势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
 
  3 告别“看天吃饭”的时代
 
  现年70岁的成团镇鲁比村葡萄协会会长张星敏,对2018至2021年间的“果灾”仍记忆犹新。
 
  “那几年因设施不足,葡萄常遭日晒雨淋,病害频发,导致品质下降、产量锐减、价格低迷,不少农户只好砍掉葡萄改种蔬菜,鲁比葡萄产业一度陷入低谷。”他回忆道。
 
  成团镇是我国最大的双季葡萄种植基地,鲁比村更是核心示范区。面对产业危机,柳江区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通过走访调研并与上级农业科研部门合作,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推广应用避雨栽培等关键技术。”柳江区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唐丕良介绍。
 
  自2020年起,避雨栽培技术在成团镇葡萄产区广泛推广。两年内,农户逐渐接受这一新技术,葡萄种植面积甚至超过“果灾”之前。目前,柳江区葡萄种植面积达3.94万亩,去年产值突破5亿元。
 
  葡萄避雨栽培是设施农业的典型应用之一。“设施农业有效防控病虫害,切实提升了产品质量与产量,使农业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廖庆甫说。
 
  今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柳江区还引入一体成型滑模机进行现浇渠道施工,不仅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还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以修建100米灌溉渠为例,传统木模板施工需30人工作2天,而使用滑模机仅需4到5人工作1天即可完成。”廖庆甫举例说明。今年,柳江区通过该技术现浇混凝土渠20.5公里,较传统方式成本降低82%,累计节约67万多元,工期缩短45%以上。
 
  经过多年发展,柳江区所辖8个镇均已形成具有特色的万亩级农业产业,真正实现“一镇一品”:成团镇万亩双季葡萄、拉堡镇万亩叶菜、进德镇万亩优质稻、百朋镇万亩双季莲藕、三都镇万亩香葱、里高镇万亩青花梨、穿山镇万亩糖料蔗、土博镇万亩辣椒。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智慧农业不断融入,柳江区农业正稳健搭乘“人工智能”快车,迈向更加高效、智能的未来。(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覃伟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秋风起时蜜柚香 广东梅州蜜柚迎来采摘季,展开一幅丰收图景
  白露时节,摘柚正忙。  凌晨的果园还浸在微凉的湿气里,广东省梅县区松口镇的柚农们已踏着露水进入,只为赶在太阳升起前,摘下第一拨蜜柚。  柚园里,映入眼帘的是那沉甸甸的柚子挂满枝头,圆润饱满,色泽金黄,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微风拂过,柚子香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丰收乐章。 

0评论2025-09-1720

湖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3286个
  湖北农村农业含绿量和含金量成色更足了。发布会上,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党明介绍,十四五以来,湖北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品一标农产品,即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它们是妥妥的

0评论2025-09-1732

甘肃省首个国家审定春小麦品种亩产创新高 “陇春44号”亩产达783.7公斤
  9月11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近日在新疆巴里坤县创下高产纪录,百亩攻关田实测亩产达783.7公斤。  9月6日,由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的强筋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测产活动,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举行。经新疆农科院、甘

0评论2025-09-1719

西南地区规模第一 铜梁乌鱼养殖产业是如何“炼”成的
  初秋清晨,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千亩鱼塘泛起粼粼波光。鱼塘一侧的高碑乌鱼集散中心门口,满载乌鱼的货车缓缓启动,驶向160公里外的四川泸州。  高碑村村民周良文既是集散中心负责人,也是铜梁区高碑乌鱼养殖股份合作社的64户养殖户之一。  淡季每天出货约1万斤,春节等节日期间出货量会大幅增加。合作社年产乌鱼2300

0评论2025-09-1726

全国每5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
  近日,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暨第十四届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近年来,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全国每5个猕猴桃、全世界每9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30.2万亩,预计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国内外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依

0评论2025-09-1735

吕梁成立首家农业科研机构科协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吕梁市农业领域科研院所成立的首家科协组织。  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的成立是吕梁市科协推进一县一会战略布局、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进展,也是吕梁市科协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的具体体现。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将充分

0评论2025-09-178

巫溪药香飘出深山 一条产业链带活一方经济
  春风送暖,更捎来希望。巫溪尖山镇广袤的田野里,村民们正弯腰翻新着田地,这里又将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种植中药材黄蜀葵。  田间地头,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农技人员正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这种被誉为药中黄金的草本植物,鲜花亩产可达3000斤,每亩能为农户增收3000元。与黄蜀葵种植基地遥相呼应的还有20000平方

0评论2025-04-0955

甘肃春耕图景里的现代农业变革
  无人驾驶覆膜机在旱塬上勾勒银色轨迹,智能温室里的樱桃草莓即将迎来丰收,粮油新品种在春风中舒展嫩芽3月26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在天水市秦州区召开。  这场春日科技盛宴背后,是我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纲领,将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2025年,我省锚定粮播面积4000万亩以上,产量1260万吨

0评论2025-04-0948

我市“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林蛙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带动、推进创新驱动,让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我市地处长白山脉西南麓,森林覆盖率67.15%,有适宜林蛙养殖沟系663条,林蛙产业发展优势不可替代。在二道江区,很多农户也正是因为林蛙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已经形成了林蛙养殖、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养殖产业链条。  二道江

0评论2025-04-0951

粮渔并进绘新篇——白城市春耕备耕“热力值”拉满
  春风拂过松嫩平原,黑土地上涌动勃勃生机。连日来,白城市从沃野到泡塘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拖拉机轰鸣着翻整土地,智能农机穿梭于阡陌之间,育苗大棚内绿意渐染,虾苗蟹苗展现十足活力。作为吉林省的重要粮食主产区,白城正以抢农时、强科技、提效益的奋进姿态,掀起春耕备耕热潮,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夯实根基。今年,这座

0评论2025-04-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