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打造品质乡村 留住最美乡愁

2022-06-23 16:36180

  6月16日一大早,耿树森急忙到他经营的民宿打扫卫生。前一批客人刚刚离开,马上又要来一批,他得把每个房间清扫干净。

  耿树森的民宿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距西汉高速公路涝峪口收费站仅1公里。“因为这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所以我的民宿生意很好。”他说,“目前入住需要预订,基本上是‘一房难求’。”

  当耿树森忙于打扫房间时,仝二联正在鄠邑区胡家庄村的葡萄庄园里剪枝疏果。她在葡萄园干了近10年,从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到就近就业,仝二联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赶上了好时代、遇上了好政策。

  鄠邑区原名户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1279.42平方公里,总人口63.83万,素有“关中山水最佳处”之称,2016年撤县设区。近几年,鄠邑区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升乡村品质,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66.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372元,比2020年增长了11.1%。

  “户太八号” 味蕾的记忆

  提起鄠邑区,很多西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户太八号”葡萄。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葡萄种子,两千多年来,葡萄一直滋润着人们的味蕾。

  胡家庄村共636户、2638人、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200亩,种植“户太八号”葡萄1290余亩、蓝莓300亩。

  6月16日,在胡家庄村荣华葡萄庄园东区,西安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闫琳娜介绍,200亩的庄园里,种植的都是高端葡萄品种“阳光玫瑰”。“这是公司产品升级的一次尝试,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特地从云南请来了十几名技术工人。”闫琳娜说。

  2011年,胡家庄村以农户土地参股的形式,与西安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形成了“农户投地,企业投资,合作社持股”模式,发展葡萄、民宿、旅游等产业。2021年,胡家庄村土地经营权入股、资金入股、租金收入共154.8万元。截至2021年10月,全村集体经济收益累计达900余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转变。

  据统计,鄠邑区现有葡萄种植企业20多家,组建葡萄专业合作组织50家,建成荣华葡萄庄园等葡萄酒庄4个,开发出了葡萄酒(汁)、起泡酒和高端的冰葡萄酒,延伸了葡萄产业的链条。“户县葡萄”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品牌价值达14.57亿元。

  三产融合 最美的乡愁

  在栗峪口村,从前的杂草堆已经变成了孩子们的大自然体验地。鄠邑区选调生集体婚礼、鄠邑区葡萄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都在栗峪口村举行。

  “栗峪口村乡村公园以前是荒滩、荒地。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村上采取保留树木、清理杂草等办法,把这里打造成休闲草坪。”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介绍,近几年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西安市民来这里游玩。

  栗峪口村现有744户、2865人,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4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20.4万元。

  2020年,栗峪口村按照“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点”结合的方式,协同东方嘉禾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共建500亩劳动研学基地,形成一条集农耕体验、蔬果采摘、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产业大道”,吸引上万人到村研学。截至目前,研学基地产生集体收益9万余元,流转闲置土地104亩,产生工作岗位40余个。

  “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我们打造‘品质乡村’的重要抓手。”鄠邑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花培详说,“我们要通过乡村振兴,留住最美乡愁。”

  2021年以来,鄠邑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第三届西安鄠邑柳泉桃花节、阿姑泉牡丹郁金香赏花节、第四届祖庵重阳仙菊文化旅游节等20余场大型文旅活动,吸引游客10万余人;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线路2条,发布精品农民画研学旅行线路1条、秦岭北麓沿线等精品旅游线路2条。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632.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61亿元。

  党建引领 素质的提升

  不久前,鄠邑区举办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围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主题,全区11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的村党组织书记依次上台打擂,亮成绩、展示风采、树立标杆、引领示范。

  鄠邑区委副书记任涛说,鄠邑区创新实施农村干部“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提升工程,按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六大筑基行动”要求,通过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建设“诗画鄠邑、品质新区”提供坚强保障。

  2021年以来,鄠邑区按照“两个过硬”“两个规范”“三个和谐”的工作标准,累计完成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夯实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鄠邑区成立西安市首家村级产业联盟党委——玉蝉街道胡家庄村产业联盟党委,搭建“党建引领、部门支持、街道搭台、企业唱戏”的多方协调工作平台,发展壮大村集体主导产业。

  2021年以来,鄠邑区举办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全面提升211名新任职“一肩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创新开展“为民服务我承诺”活动,193个村向群众公开承诺并办理事项2300余项,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为民办事能力。

  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家乡建设的队伍。大学生回乡发展葡萄种植,打工人返乡在家门口开办农家乐,设计师来到鄠邑设计民宿,艺术家在山脚下开办美术馆……户县农民画中描绘的幸福、乐业乡村景象一步步变成现实。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秋风起时蜜柚香 广东梅州蜜柚迎来采摘季,展开一幅丰收图景
  白露时节,摘柚正忙。  凌晨的果园还浸在微凉的湿气里,广东省梅县区松口镇的柚农们已踏着露水进入,只为赶在太阳升起前,摘下第一拨蜜柚。  柚园里,映入眼帘的是那沉甸甸的柚子挂满枝头,圆润饱满,色泽金黄,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微风拂过,柚子香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丰收乐章。 

0评论2025-09-1720

湖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3286个
  湖北农村农业含绿量和含金量成色更足了。发布会上,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党明介绍,十四五以来,湖北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品一标农产品,即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它们是妥妥的

0评论2025-09-1732

AI养鱼、数字养牛、葡萄避雨栽培…… 柳江农业搭上人工智能快车
  从今年3月5日我们首次与柳江区正式洽谈,到6月10日公司正式投入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3个月。9月4日,广西华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叶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称赞柳江区高效的办事效率。  去年,周叶环原本计划前往南宁、崇左考察投资环境,但在途经柳州时,了解到当地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便

0评论2025-09-1735

甘肃省首个国家审定春小麦品种亩产创新高 “陇春44号”亩产达783.7公斤
  9月11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近日在新疆巴里坤县创下高产纪录,百亩攻关田实测亩产达783.7公斤。  9月6日,由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的强筋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测产活动,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举行。经新疆农科院、甘

0评论2025-09-1719

西南地区规模第一 铜梁乌鱼养殖产业是如何“炼”成的
  初秋清晨,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千亩鱼塘泛起粼粼波光。鱼塘一侧的高碑乌鱼集散中心门口,满载乌鱼的货车缓缓启动,驶向160公里外的四川泸州。  高碑村村民周良文既是集散中心负责人,也是铜梁区高碑乌鱼养殖股份合作社的64户养殖户之一。  淡季每天出货约1万斤,春节等节日期间出货量会大幅增加。合作社年产乌鱼2300

0评论2025-09-1726

全国每5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
  近日,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暨第十四届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近年来,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全国每5个猕猴桃、全世界每9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30.2万亩,预计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国内外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依

0评论2025-09-1735

吕梁成立首家农业科研机构科协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吕梁市农业领域科研院所成立的首家科协组织。  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的成立是吕梁市科协推进一县一会战略布局、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进展,也是吕梁市科协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的具体体现。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将充分

0评论2025-09-178

巫溪药香飘出深山 一条产业链带活一方经济
  春风送暖,更捎来希望。巫溪尖山镇广袤的田野里,村民们正弯腰翻新着田地,这里又将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种植中药材黄蜀葵。  田间地头,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农技人员正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这种被誉为药中黄金的草本植物,鲜花亩产可达3000斤,每亩能为农户增收3000元。与黄蜀葵种植基地遥相呼应的还有20000平方

0评论2025-04-0955

甘肃春耕图景里的现代农业变革
  无人驾驶覆膜机在旱塬上勾勒银色轨迹,智能温室里的樱桃草莓即将迎来丰收,粮油新品种在春风中舒展嫩芽3月26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在天水市秦州区召开。  这场春日科技盛宴背后,是我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纲领,将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2025年,我省锚定粮播面积4000万亩以上,产量1260万吨

0评论2025-04-0948

我市“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林蛙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带动、推进创新驱动,让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我市地处长白山脉西南麓,森林覆盖率67.15%,有适宜林蛙养殖沟系663条,林蛙产业发展优势不可替代。在二道江区,很多农户也正是因为林蛙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已经形成了林蛙养殖、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养殖产业链条。  二道江

0评论2025-04-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