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甘肃: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06-24 17:11190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高级化;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兴旺的体制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完善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等。因此,谋篇布局做好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就是抓住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高级化

  利用甘肃区域地理气候条件,把握农业发展规律,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引领,科学确定农业区划,建立区域性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做强现代种业区。发挥酒泉、张掖、定西等地种业优势,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做好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优异种质创制和重大新品种选育等,努力突破玉米马铃薯制种关键技术瓶颈,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整合现有力量,促成强强联合,加大资金扶持,加速推进玉米和马铃薯制种的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实现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测试和繁种、基地化生产、市场化推广和运营,完善现代种业体系。

  做优草食畜牧业区。发挥甘南、临夏、武威、庆阳等地的区域优势,持续改良天然草场生态,建立人工草场繁育基地,在生态承载力限度内发展设施养殖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饲草料综合开发,建成自繁自育和异地育肥产业链。加强牛羊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优化我省草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布局。培育专业养殖大户和现代家庭农场,用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模式等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提质保供增效能力。

  做大果蔬中药材区。充分利用水土光热条件,建设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优质示范种植基地,做大做精优质林果产业、“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产业、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好静宁苹果、临泽小枣、民勤籽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陇中党参和半夏、陇东甘草和款冬花、陇南当归和纹党、甘南羌活和马麝、河西甘草和麻黄等特色产业发展带。

  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和增加价值链附加值为方向,构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值体系、多产业集群体系、品牌培育和市场化拓展体系等,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链式高端融合发展先导区。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速形成集农产品规模生产、精深加工、储运一体的农业产业链,出台政策扶持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以重点龙头企业为引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中心。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努力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群,着力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科技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探寻产业内产业间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引导培育“农业+”多业态链式发展,积极做好农业与文旅、康养、生态、研学、养老等链式结合,丰富乡村产业类型。举办文化民俗等节会,在重点地区打造娱乐餐饮、文化旅游、教育体验等示范基地,建设各具特色、连接联动的旅游示范片带。深入推进“数商兴农”工程,搭建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形成产销直联对接、城乡联通快捷的电商物流体系,加强智慧农业农村建设。

  突出培育特色“甘味”品牌。紧盯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争取地理标识认证,全力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地域品牌。在稳定提升农产品品质基础上,完善品牌质量全程安全追溯体系,着力增强品牌强农意识,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产地山水地理特点和产品品质独特优势,并体现在产品包装和标识设计中。利用节会经济,加强宣传展示,重视物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完整产业链、较高附加值、强劲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兴旺的体制保障

  增强产业发展对农户收益增长的带动作用。为促进产业兴旺和确保农户生产积极性,在坚持长期稳定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落实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高新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场、农业合作大社流转,引导分散小农户向有组织有实力的现代经营实体靠拢,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培养“一懂两爱”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重视教育和培训的作用,出台政策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有效落实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对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扩大补贴对象、增加补贴额度。着力加强对产业经营大户、现代农场主在“三农”政策、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产业的外出返乡能人、农技推广人员、大学生村干部等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为留得住、用得上,愿创业、有作为的乡村振兴人才。

  完善多元化有效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共预算投资倾斜,发挥财政资金以点带面的杠杆作用,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人力资本培育、高标准农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农村产业,重点支持良种繁育、疫病防控、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用好用足政府支农政策,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丰富支农金融产品,扩大信贷规模,促进产业振兴。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秋风起时蜜柚香 广东梅州蜜柚迎来采摘季,展开一幅丰收图景
  白露时节,摘柚正忙。  凌晨的果园还浸在微凉的湿气里,广东省梅县区松口镇的柚农们已踏着露水进入,只为赶在太阳升起前,摘下第一拨蜜柚。  柚园里,映入眼帘的是那沉甸甸的柚子挂满枝头,圆润饱满,色泽金黄,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微风拂过,柚子香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丰收乐章。 

0评论2025-09-1721

湖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3286个
  湖北农村农业含绿量和含金量成色更足了。发布会上,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党明介绍,十四五以来,湖北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品一标农产品,即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它们是妥妥的

0评论2025-09-1734

AI养鱼、数字养牛、葡萄避雨栽培…… 柳江农业搭上人工智能快车
  从今年3月5日我们首次与柳江区正式洽谈,到6月10日公司正式投入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3个月。9月4日,广西华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叶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称赞柳江区高效的办事效率。  去年,周叶环原本计划前往南宁、崇左考察投资环境,但在途经柳州时,了解到当地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便

0评论2025-09-1737

甘肃省首个国家审定春小麦品种亩产创新高 “陇春44号”亩产达783.7公斤
  9月11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近日在新疆巴里坤县创下高产纪录,百亩攻关田实测亩产达783.7公斤。  9月6日,由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的强筋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测产活动,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举行。经新疆农科院、甘

0评论2025-09-1720

西南地区规模第一 铜梁乌鱼养殖产业是如何“炼”成的
  初秋清晨,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千亩鱼塘泛起粼粼波光。鱼塘一侧的高碑乌鱼集散中心门口,满载乌鱼的货车缓缓启动,驶向160公里外的四川泸州。  高碑村村民周良文既是集散中心负责人,也是铜梁区高碑乌鱼养殖股份合作社的64户养殖户之一。  淡季每天出货约1万斤,春节等节日期间出货量会大幅增加。合作社年产乌鱼2300

0评论2025-09-1728

全国每5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
  近日,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暨第十四届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近年来,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全国每5个猕猴桃、全世界每9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30.2万亩,预计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国内外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依

0评论2025-09-1735

吕梁成立首家农业科研机构科协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吕梁市农业领域科研院所成立的首家科协组织。  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的成立是吕梁市科协推进一县一会战略布局、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进展,也是吕梁市科协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的具体体现。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将充分

0评论2025-09-178

巫溪药香飘出深山 一条产业链带活一方经济
  春风送暖,更捎来希望。巫溪尖山镇广袤的田野里,村民们正弯腰翻新着田地,这里又将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种植中药材黄蜀葵。  田间地头,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农技人员正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这种被誉为药中黄金的草本植物,鲜花亩产可达3000斤,每亩能为农户增收3000元。与黄蜀葵种植基地遥相呼应的还有20000平方

0评论2025-04-0955

甘肃春耕图景里的现代农业变革
  无人驾驶覆膜机在旱塬上勾勒银色轨迹,智能温室里的樱桃草莓即将迎来丰收,粮油新品种在春风中舒展嫩芽3月26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在天水市秦州区召开。  这场春日科技盛宴背后,是我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纲领,将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2025年,我省锚定粮播面积4000万亩以上,产量1260万吨

0评论2025-04-0948

我市“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林蛙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带动、推进创新驱动,让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我市地处长白山脉西南麓,森林覆盖率67.15%,有适宜林蛙养殖沟系663条,林蛙产业发展优势不可替代。在二道江区,很多农户也正是因为林蛙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已经形成了林蛙养殖、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养殖产业链条。  二道江

0评论2025-04-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