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白山市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2023-07-14 09:54200
  当长白山艺术乡村共创中心镶嵌于湖光山色的河口村,当写生的学生静静地描摹着八里坡文化园里的花草树木,当镜头对准水墨画一般的松岭雪村……文化赋能,让一座座村庄生机勃发,如同粒粒珍珠,在长白山中、在松花江畔、在鸭绿江边熠熠生辉。 
 
  白山市积极探索研究乡村振兴新办法、新途径,依托长白山地区优质人文、自然等资源,以挖掘、传承、回归和弘扬长白山文化为主线,以塑造长白山文化艺术品牌、建设长白山艺术殿堂为方向,推动“文化赋能”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创新创造。汇聚和培育一批积极参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机构、院校、企业和人才,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乡镇、特色村落,全面提升白山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全力打造长白山地区亮丽风景线,助推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建设。 
 
  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 
 
  文化建设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重要的软实力。为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国家《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精神和省委、市委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总体要求,白山市委宣传部联合各地各相关部门以及长白山党工委宣传部、长白山管委会旅游文体局,围绕长白山地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活动及其发展方向、目标等,开展了系统调查研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长白山地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2-2025》。同时,组织制定了《长白山文化工程建设规划》《市暨浑江区、江源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会商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白山市影视拍摄地名录》等,为扎实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 
 
  强化统筹 健全机制 
 
  为确保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顺利推进,白山市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成立了文化振兴专班,指导推动长白山地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成立长白山画家基地、长白山艺术民宿、长白山影视基地、长白山摄影基地、长白山生态文学创作基地5个项目攻坚组,明确工作责任、完成时限,扎实推进长白山地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两地拟联合打造12个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重点示范乡镇,24个美术、摄影主题重点示范村(点)。目前,全市已组建107名专家人才(文化特派员)队伍,域内外战略合作企业98家。 
 
  文化引领 产业带动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文化引领、产业带动,突出重点、塑造品牌”的原则,白山市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围绕美术、创意设计、音乐、文学、红色文化、文旅融合等10个重点领域谋划建设一批美术基地、艺术民宿、影视基地等重点项目,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塑造长白山地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样板。 
 
  打造重点项目,固本强基。以长白山艺术乡村共创中心(河口画家村)为示范和引领,通过整合资源、投资建设、加盟合作等方式建设一期24个画家村。目前,河口画家村和八里坡美术写生基地已建设完成,周边风景区、自然景观地、经营服务机构等综合性服务体系已构建,可为全国艺术家提供优质、专业的采风和创作服务。积极对接文化艺术机构及院校,与中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央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们相继走进白山进行采风创作活动。深入挖掘和创新长白山文化,打造30处具有一定水准的长白山艺术民宿。靖宇县王安素筑、抚松县锦江木屋村、长白县果园朝鲜族民俗村的艺术民宿项目已粗具规模,前来住宿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长白山天然摄影棚”,着力推动长白山影视基地和摄影基地建设。谋划制定影视产业优惠政策,梳理整合全市曾拍摄影视作品取景地39处、美术摄影基地42处。编制影视外景地拍摄指南素材目录,共收录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教体设施、工业、农业等293处。乡村振兴摄影创作基地和曹保明、赵春江工作室在靖宇县花园村落成。依托电视剧《人世间》、电影《狙击手》等热播影视剧,大力发展影视产业。本土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文献纪录电影《东北战场的抉择——七道江会议》在浑江区杀青,该片在七道江村红旗沟拍摄,片场占地30余亩。配合做好《冬与狮》《父辈的旗帜》两部红色题材、林业题材电视剧在白山取景拍摄工作。组建影视服务群演专班,可满足剧组1000余人的群演需求。积极发挥文学赋能的作用,创建7处长白山生态文学创作基地。 
 
  举办文艺活动,加油鼓劲。谋划设计了长白山地区喜迎党的二十大原创歌曲征集、首届长白山(云上)原创音乐会、“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季暨“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松花江旅游季、喜迎二十大 “一山两江”书法展等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长白林海再添新曲。长白山国际摄影双年展、第三届“神圣长白”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长白山满族剪纸作品展等活动的陆续开展,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助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建设。2022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人参嘉年华、长白山人参文化和品牌建设论坛,美丽白山金秋文化活动月、浑江之夜等系列活动顺利举办,打造了长白山文化旅游发展新能级,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营造了浓厚氛围。 
 
  打造特色品牌,聚光兴业。该市积极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金名片,形成“十大品牌”,示范引领形成“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发展格局。靖宇县支边村、抚松县大方村、长白县金华村等村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尤其是金华村的大樱桃驰名域内外。以浑江区红一村东北大秧歌、抚松县西泉村老把头情景剧为代表的特色民俗表演,以抚松县黄家崴子村和靖宇县那尔轰村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临江市老三队村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长白县果园村朝鲜族婚俗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池北区“长白山礼物”系列文创产品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以江源区榆木桥子村、抚松县楞场村为代表的农民电商,以临江市坡口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等“十大品牌”初露锋芒、蓄势待发。鸭绿江公路沿线乡村文化旅游初显成效,长白县十五道沟村、临江市桦树镇、抚松县万良镇和头道沟村等地,形成了集“吃、住、行、玩、购”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圈,打造了特色乡村文旅品牌。 
 
  用文化的形式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培育更多的人才……白山,让文化赋能的种子生根、开花,结出振兴乡村的硕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秋风起时蜜柚香 广东梅州蜜柚迎来采摘季,展开一幅丰收图景
  白露时节,摘柚正忙。  凌晨的果园还浸在微凉的湿气里,广东省梅县区松口镇的柚农们已踏着露水进入,只为赶在太阳升起前,摘下第一拨蜜柚。  柚园里,映入眼帘的是那沉甸甸的柚子挂满枝头,圆润饱满,色泽金黄,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微风拂过,柚子香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丰收乐章。 

0评论2025-09-1721

湖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3286个
  湖北农村农业含绿量和含金量成色更足了。发布会上,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党明介绍,十四五以来,湖北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品一标农产品,即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它们是妥妥的

0评论2025-09-1734

AI养鱼、数字养牛、葡萄避雨栽培…… 柳江农业搭上人工智能快车
  从今年3月5日我们首次与柳江区正式洽谈,到6月10日公司正式投入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3个月。9月4日,广西华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叶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称赞柳江区高效的办事效率。  去年,周叶环原本计划前往南宁、崇左考察投资环境,但在途经柳州时,了解到当地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便

0评论2025-09-1737

甘肃省首个国家审定春小麦品种亩产创新高 “陇春44号”亩产达783.7公斤
  9月11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近日在新疆巴里坤县创下高产纪录,百亩攻关田实测亩产达783.7公斤。  9月6日,由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的强筋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测产活动,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举行。经新疆农科院、甘

0评论2025-09-1720

西南地区规模第一 铜梁乌鱼养殖产业是如何“炼”成的
  初秋清晨,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千亩鱼塘泛起粼粼波光。鱼塘一侧的高碑乌鱼集散中心门口,满载乌鱼的货车缓缓启动,驶向160公里外的四川泸州。  高碑村村民周良文既是集散中心负责人,也是铜梁区高碑乌鱼养殖股份合作社的64户养殖户之一。  淡季每天出货约1万斤,春节等节日期间出货量会大幅增加。合作社年产乌鱼2300

0评论2025-09-1728

全国每5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
  近日,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暨第十四届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近年来,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全国每5个猕猴桃、全世界每9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眉县。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30.2万亩,预计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国内外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依

0评论2025-09-1735

吕梁成立首家农业科研机构科协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吕梁市农业领域科研院所成立的首家科协组织。  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的成立是吕梁市科协推进一县一会战略布局、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进展,也是吕梁市科协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的具体体现。经济作物研究所科协将充分

0评论2025-09-178

巫溪药香飘出深山 一条产业链带活一方经济
  春风送暖,更捎来希望。巫溪尖山镇广袤的田野里,村民们正弯腰翻新着田地,这里又将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种植中药材黄蜀葵。  田间地头,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农技人员正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这种被誉为药中黄金的草本植物,鲜花亩产可达3000斤,每亩能为农户增收3000元。与黄蜀葵种植基地遥相呼应的还有20000平方

0评论2025-04-0955

甘肃春耕图景里的现代农业变革
  无人驾驶覆膜机在旱塬上勾勒银色轨迹,智能温室里的樱桃草莓即将迎来丰收,粮油新品种在春风中舒展嫩芽3月26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在天水市秦州区召开。  这场春日科技盛宴背后,是我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纲领,将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2025年,我省锚定粮播面积4000万亩以上,产量1260万吨

0评论2025-04-0948

我市“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林蛙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带动、推进创新驱动,让小林蛙开拓致富大产业。我市地处长白山脉西南麓,森林覆盖率67.15%,有适宜林蛙养殖沟系663条,林蛙产业发展优势不可替代。在二道江区,很多农户也正是因为林蛙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已经形成了林蛙养殖、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养殖产业链条。  二道江

0评论2025-04-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