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在高速光场调控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技
2023-02-06
分享

来源:

        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李朝晖教授、沈乐成副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通过研发高速光场调控技术,首次穿透约5.1 mm厚度的活体成年斑马鱼实现了散射光的聚焦。该聚焦过程结合了超声引导星和光学时间反演原理,在单次相机曝光中实现微弱散射信号的准确提取与光场调控,将平均单模场调控时间降低至29ns,较之以前的纪录提升了3倍多。

 

       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

 

        在生物光子学中,光学成像、光遗传学以及光学治疗等研究领域对光在深层生物组织内的聚焦有着强烈的依赖。但是由于生物组织中折射率的不均匀性,光在组织中传播时会被散射,这使得生物软组织内的光学聚焦深度被限制在了约1毫米左右。光场调控/波前整形技术可以通过空间光调制器等器件对入射光场进行相位预补偿,并结合超声引导星在生物组织内提供的对比度机制,能够克服散射效应实现生物组织内的光学聚焦。然而生物活体中的呼吸、血流、心跳等动态生理过程限制了波前整形系统的有效调控时间窗口。因此,面向生物活体应用的光场调控技术对于降低系统响应时间、提升系统调控速度具有迫切的需求。

 

       基于上述积累,中山大学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可对抗动态活体散射的高速波前整形系统。该系统提前在空间光调制器上预加载四进制相位编码掩模,使得相位的提取过程中相机仅需要单次曝光即可,极大的缩短了调控时间。同时,在相位重构过程中系统使用GPU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将百万像素的相位计算时间缩短至1.3 ms。通过以上优化,研发的高速波前整形系统能够在8.1 ms内完成5.2×10?个有效空间模式的完整调控,平均单模式调控时间降低至29ns,较之之前的记录提升了3倍多。此外,通过将聚焦的超声作为引导星,课题组利用该系统首次实现了穿透约5.1mm厚的活体成年斑马鱼的聚焦,预示该聚焦系统在活体应用中的巨大前景。

 

图1 单次曝光真光学聚焦原理

 

 

图2 单次曝光真光学聚焦的实验设置

 

       相关工作以「High-speed single-exposure time-reversed ultrasonically encoded optical focusing against dynamic scattering」为题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该工作由中山大学为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博士生罗嘉伟为第一作者,沈乐成副教授和李朝晖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包括中山大学潘竞顺博士后、博士研究生伍代轩、硕士研究生赵佳玉,以及暨南大学的冯元华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邵丽洁主治医师、美国Indiana University的刘焱博士和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徐骁博士。该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706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01601, 12004446, 92150102)的资助。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科技强国-强国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魏朝阳研究员团队在激光高精度抛光机理及工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
科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海军军医大学高瑞教授团队合作,在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
科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光脉冲干涉的新型高亮度X射线源产生方案。...
科技
近期,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文章(以中国华北平原与...
科技
半导体材料因丰富可调的功能特性得到广泛应用,但室温下通常表现为脆性,难以像金属一样进行简单高效的塑性加工,而是广泛依赖一系列高度精细制...
科技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