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创新潜能 激发创新活力

科技
2022-09-22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综合应用沉浸交互式展陈技术的元宇宙体验展馆首次亮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当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届服贸会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写下生动注脚。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时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创新发展成果喷涌而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破浪前行。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一变化,对应着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是2012年的2.7倍。同时,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持续向纵深推进,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引进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首位。真金白银的投入,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近年来,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成果转化也在加速推进。仰望浩瀚寰宇,“嫦娥”奔月、“天问”落火、“羲和”探日,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浪漫遥想照进现实;逐梦万里海疆,“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海斗一号”等深海探测装备,揭开海底世界神秘面纱;俯瞰神州大地,立体交通网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天堑变为致富通途;放眼广袤田畴,农技农机助力增产减损,中国饭碗端得更牢……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创新成果熠熠生辉,科技也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凡成绩,映照着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今天,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创新速度,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但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面对科技发展新形势,驰而不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推动科技事业不断前行、取得更大进步。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我们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光辉篇章。(尹双红)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科技强国-强国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魏朝阳研究员团队在激光高精度抛光机理及工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
科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海军军医大学高瑞教授团队合作,在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
科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光脉冲干涉的新型高亮度X射线源产生方案。...
科技
近期,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文章(以中国华北平原与...
科技
半导体材料因丰富可调的功能特性得到广泛应用,但室温下通常表现为脆性,难以像金属一样进行简单高效的塑性加工,而是广泛依赖一系列高度精细制...
科技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