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系列之虚拟人:“人”潮汹涌 探路未来

元宇宙
2022-06-14
分享

来源: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尽管元宇宙尚处不断扩充定义的进程中,但市场对于虚拟人在其中扮演关键要素已达成一定共识。我们认为,从中短期视角看,虚拟人相关技术逐步落地,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或为元宇宙概念下技术、内容及产业融合升级的初步尝试;长期视角看,当技术进展能够实现虚拟人的低成本量产、个性化定制及全智能交互,我们认为其有望推广至多行业应用,以数字分身、AI共生等形式,成为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入口。
 
  理由
 
  商业化:内容消费、产品服务及效率工具的多维价值探索。
 
  “人”即内容,虚实融合升级内容产业消费体验。①虚拟偶像:偶像产业探索工业化。当前虚拟偶像以直播为主要运营方式,变现方式相对多元。对比真人偶像与虚拟偶像的业务模式,我们认为虚拟偶像“角色创造→匹配”的生产流程具备标准化潜力,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并易于模式推广,同时部分削弱了真人行为风险。②虚拟角色:IP形态延展与内容融合。在IP延展层面,虚拟角色借助社交社区平台与用户直接交互,以更多元的内容承载力延长生命周期,同时具备内容植入、社交账号合作等商业化潜力。在IP融合层面,我们认为元宇宙中的下一代叙事方式或不再局限于单一内容形态,而是以内容为核心向用户提供融合式的体验。
 
  “人”即产品与效率,有技术亦有温度。①产品体验:以数字化和虚拟化加深品牌基底。近期多家品牌开展虚拟营销,其中虚拟代言人为主要形式之一。我们认为,短期品牌或借助元宇宙热点话题触达年轻用户群体,长期元宇宙中的“人货场”或以虚实融合焕新用户的品牌体验。②效率工具:虚拟员工入场,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我们认为,虚拟主持人在从文本到音视频的生产流程上探索自动化,体现了技术对内容生产和媒体融合的赋能;虚拟主播降低了企业前期人才培养成本投入,填补直播人才缺口,在运营效率上亦能分担真人主播工作量,提升直播间效率;数字员工方面,灵活高效与降本增效为企业和员工主要诉求,其在行业间推广和普及有待相关技术进一步提升。
 
  从虚拟人迈向元宇宙:①数字分身与虚拟身份:数字分身技术下沉,虚拟社交热度上升,但总体来看尚处发轫之始,在技术层面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在制度层面亦有待明确与完善。②工具需求与情感需求:我们认为现阶段虚拟人工具向应用仍以“替代与备选”为核心,展望未来,虚拟人因其虚实融合特性,有望成为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的接口,发挥更大价值。
 
  风险
 
  技术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法律制度与行业规范风险,伦理道德风险,资产权属与隐私数据风险。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科技强国-强国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魏朝阳研究员团队在激光高精度抛光机理及工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
科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海军军医大学高瑞教授团队合作,在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
科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光脉冲干涉的新型高亮度X射线源产生方案。...
科技
近期,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文章(以中国华北平原与...
科技
半导体材料因丰富可调的功能特性得到广泛应用,但室温下通常表现为脆性,难以像金属一样进行简单高效的塑性加工,而是广泛依赖一系列高度精细制...
科技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