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懂“人心”的智能机器人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科技
2025-09-08
分享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重庆9月7日电(记者吴燕霞)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思灵机器人展台前,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只机械手在体验者的腰部精准移动,通过传感器感知肌肉紧张程度,施加恰到好处的力度按摩,引来一声惊叹:“这手法比老师傅还地道!”

  这个被称为“大白”的机械手,是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康养机器人,通过触觉传感器和AI算法,为体验者提供专业按摩服务。

  9月5日,观众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触摸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本届智博会以“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年度主题,吸引全球6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在智能机器人展区,一批突破传统工业边界的新产品格外引人注目。

  “健康理疗服务行业依赖理疗师个人手艺,面临技师培养周期长、流失率高等问题,因而打破行业瓶颈的关键是将产品和服务标准化。”思灵机器人电气主管张明峰介绍,“大白”在不改变现有理疗、康养环境的基础上,可完成人体个性化经络、穴位识别。根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让机器人像理疗专家的双手一样,实现精准穴位与力控的自动化理疗。

  从能歌善舞的人形机器人到专注清洁的扫地机器人,从陪伴儿童的电子宠物到辅助康复的仿生设备,更懂“人心”的智能机器人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机器人并不是披着钢铁外壳的冰冷机器,我们要做的是让科技变得有温度。”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品牌运营负责人奚娥娥指着展区内的多款创新产品介绍,“这次我们带来的产品有打破盲文阅读困境的‘咫尺’盲文点显器、能无感检测健康的智能睡眠灯、能模块化割草的机器人,以及可变身移动充电站的电动露营车。这些创新产品覆盖居家、健康、户外等场景,彰显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普惠化趋势。”

  9月5日,观众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观看人形机器人足球赛。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这些产品背后是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结构转型。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于2028年增至1080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达25%。

  展馆内,孩子们的笑声成为技术温暖生活的最佳注脚。“孩子对这个桌面萌宠机器人很感兴趣,我们准备给她买一个。”带着6岁女儿参观的李青说。据了解,这是一款毛茸小猫外形的“小优”机器人,它能对话、表情丰富,既是学习助手又是陪伴伙伴。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实现规模化与低成本化,并建立从设计到组装的完整供应链体系。“这款千元级产品降低了家庭拥有智能机器人的门槛,让技术更普惠。”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强国网-科技强国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哈尔滨9月6日电 题:白露:北疆沃野秋意浓新华社记者张玥7日将迎来秋季第三个节气白露。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当时间的脚步至此时节,...
文化
这是9月6日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展览区展示的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新华社沈阳9月7日电题: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见闻:千行百业激...
科技
8月27日,在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摆道村拍摄的云海景观(无人机照片)。当日,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月亮山腹地的加鸠镇出现云海奇...
旅游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9月1日...
文化
  新华社贵阳8月30日电题:中国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新华社记者骆飞  能与人对话交流的人形机器人前围满体验者;人脸识别设备犹如A...
科技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