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赤松茸 种出好“钱”景

农业
2024-10-30
分享

来源:河北日报

  深秋时节,位于固安县宫村镇东北村的茸源家庭农场食用菌种植基地内,茂密的杨树林撑起大片阴凉。一垄垄秸秆铺成的“软床”上,赤松茸探出红红的“圆脑袋”,嫩白的菌颈粗壮肥硕,长势喜人。
 
  “用手捏紧根部,轻轻一拧,赤松茸就从地上剥离。”10月19日清晨,基地负责人刘建清一边采收赤松茸,一边向工人们讲解注意事项,“一定要保护好菌丝,这样才能继续长出赤松茸……”
 
  望着一筐筐新鲜采摘的赤松茸,刘建清满脸喜悦。“我今年种了10亩赤松茸,一季能收两茬,亩产4000斤左右,预计全部采收后能卖25万元,效益很不错。”他向记者介绍。
 
  东北村主要以林果经济为主,林木覆盖率高,适合林下种植食用菌。依靠这一自然优势,2023年,刘建清从河北省赤松茸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秋实1号”“秋实2号”优质菌种,当年就试种了5亩赤松茸。
 
  从培养料发酵到菌种种植,刘建清对每一个细节都很上心。为此,他专门邀请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守勉全程指导。
 
  有别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刘建清种的赤松茸长在树林里,主要利用玉米芯、秸秆等作为基质来栽培,每亩地能消耗10余吨秸秆,既节省成本,又生态环保。
 
  “收获期后,残留的菌丝和基质还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土壤养护。”刘建清介绍。
 
  尝到甜头的刘建清,今年将赤松茸扩种至10亩。由于种植技术先进,基地里的赤松茸借助树木的枝叶遮阴自然生长,45天左右就能出菇,可连续采收两个多月。
 
  赤松茸保鲜难、易损耗。为让赤松茸新鲜抵达百姓餐桌,基地与顺丰速运、货拉拉等物流公司合作,当天新鲜采摘的赤松茸,在冷库预冷两小时后,再进行分级、打包,24小时内就能通过冷链物流“走进”京津市场。
 
  赤松茸的播种、管护、采收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工,可带动附近村民就业。今年50多岁的程海平是在基地工作的村民,她说:“在家门口就业,能照顾家,还有稳定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我是真高兴。”
 
  “赤松茸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刘建清说,他正琢磨着把林下种植赤松茸产业链进一步拉长,探索“采摘观光+鲜货售卖+烘干加工+电商销售”的发展模式,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科技强国-强国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魏朝阳研究员团队在激光高精度抛光机理及工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
科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海军军医大学高瑞教授团队合作,在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
科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光脉冲干涉的新型高亮度X射线源产生方案。...
科技
近期,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文章(以中国华北平原与...
科技
半导体材料因丰富可调的功能特性得到广泛应用,但室温下通常表现为脆性,难以像金属一样进行简单高效的塑性加工,而是广泛依赖一系列高度精细制...
科技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