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寻找“微笑天使”用到哪些“科技眼”

2022-09-22 12:55130

  9月20日7:30,初秋的长江江畔略带寒凉,江风掀起的细浪沾衣欲湿。长江扬州段仪征码头,中国渔政031、038两艘科考船已经带好一天的补给,准备继续起航。

  9月19日,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这次考察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

  038科考船的后甲板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正在带领团队准备科考器材,10分钟不到,大家已按照分工各就各位。

  长江江豚素有“微笑天使”之称,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也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

  本次科考范围包括长江干流中下游段约1600公里江段,洞庭湖、鄱阳湖湖区及部分长江支流江段,由120余名考察队员、20余艘渔政船艇同步实施。在此次科学考察中,有哪些科技助力?

  目视与自动影像辅助考察,捕捉江豚水上出没讯号

  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水面宽阔,风浪较大,此次科考使用的渔政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专业改造,搭建了专门的观察平台。

  在观察平台上,3名考察队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江豚,每人身着救生衣,背后系有安全绳,由于是船上观察,为减轻风浪、船体晃动等影响,每个望远镜下均有一个简易的木质支撑,3人负责3个不同角度,一人负责数据记录。

  “目视考察是科学考察中最核心的部分,采用截线抽样法。”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鲸豚类专家陈炳耀告诉记者,“由于每个考察队员的体能、目测范围等存在一定差异,为保持精力充沛,他们每半个小时轮换一次位置,换下来的队员要及时休息,补充能量。科考前我们对所有队员都进行了专业培训。”

  目视考察的同时,考察船前方的自动影像辅助系统也会采集影像资料,同步记录长江沿岸带生境、岸线、航运等环境信息。

  此次新尝试的自动影像辅助系统辅以后期人工智能(AI)识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队员观察能力差异导致的种群数量估算误差,有助于客观记录和分析长江江豚种群现状。

  被动声学监测和环境DNA分析技术,寻觅江豚水下踪迹

  水上考察借助目视和自动影像辅助系统开展,水下考察则主要运用了被动声学监测和环境DNA分析技术。

  王克雄和同事一起将声呐设备用拖绳放入江中,并向记者介绍道:“被动声学考察主要是将收声声呐系统放入水中,声呐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收集信号判断周边水域有没有江豚,这部分占用内存少,但不能全过程收悉声波;还有一部分是持续收集声波,能够形成一天的波形记录;两部分结合,可以有效判断江豚分布和数量。”

  在031科考船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郑劲松研究员正在使用采水器采集水样,他介绍,环境DNA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物种监测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对长江干流水样的连续采样,获取水样中残留的水生生物种类信息。基于不同水域的江豚分布与相对密度等信息,有助于对长江江豚分布数量极少江段的分布信息进行补充。

  “科考038,我是031,请报水深航速。”

  “038收到,水深16米,距离岸边300米,航速14.8公里每小时。”

  “请保持当前航速继续前行。”

  科考过程中,031、038之间类似的通话持续不断。

  陈炳耀介绍,目视考察法要求两船前后出发时间间隔半小时左右,或间距5公里,避免观察上的相互干扰与重复计数,船速保持在每小时14—15公里最佳。科考船之间通过相互提醒来确保方式方法的一致性。

  随着科考船不断行进,王克雄感慨:“这次科学考察比以往几次感觉要好很多,一方面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以往科学考察期间江上有很多渔船,水下还有网具,科考船经常出现通行难,现在畅通无阻,也大大提高了科考效率。”(记者 金 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如何探测、防御、开发小行星
日前,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吴伟仁院士系统性介绍了小行星探测、防御与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并提出中国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利用构想,同时向国际伙伴发出合作倡议。为什么要开展小行星探测、防御与开发?吴伟仁介绍,太

0评论2025-09-0822

科技赋能城市管理,别搞“AI盆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面对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的现代城市,传统粗放式管理早已难以为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AI)、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重要支

0评论2025-09-0816

如何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围墙”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湖北、山东等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促进产学研合作,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围墙,寻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优解。成果转化事关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围绕关键节点精准发力,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作为知识生产主力军、创新研究生力军,

0评论2025-09-0828

算力热度持续攀升,如何“扩容”?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首次展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其算力总规模达300PFLOPS;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算力平台全面贯通,标志着一个国家级算力智慧大脑初步形成;DeepSeek新版本将适配下一代国产芯片近期,算力热度持续攀升。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算力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数字

0评论2025-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