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读梁晓声长篇小说《中文桃李》:以文学的方式回答文学何为

2022-06-23 23:22120

继斩获茅盾文学奖的《人世间》之后,今年年初,著名作家梁晓声又推出长篇新作《中文桃李》(作家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小说以80后大学生求学、工作为线索,围绕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展开叙事。小说出版之后,获得广泛关注。

《中文桃李》是一部可以当作理论著作来读的小说。小说的题目首先就给人“反常”之感。“中文”在小说中显然指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际上就是“文学”。这是个专有名词,没有任何诗意,很少被用于小说标题。“桃李”既喻指“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也喻指“人的青春年少”。“中文桃李”因此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小说的主人公:以李晓东和徐冉为代表的一群80后主修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在文学日益被边缘化的大背景下,文学如何才能“青春年少”,或者说,文学如何才能与生活的“活力”保持关联?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每一个文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作为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用鲜活的故事对这一问题作了饱含情感温度的论证和回答。

80后具有特殊的含义。作为时代的标签,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大潮中成长的一代,同时也是见证经济大潮中文学日渐式微的一代。他们仍然持有文学理想,对文学饱含热情。这种理想和热情曾使他们在象牙塔内取得短暂的辉煌,创办文学刊物的成功使他们成为校园内万众瞩目的“明星”;而在象牙塔外却陷入了“重围”,曾经的辉煌和成功在校园外的规则下再难成为骄傲的资本。那么,如何“突围”?小说以这群80后“中文桃李”的人生选择给出了答案。梁晓声说,作为老师,他教过很多80后,自己的孩子也是80后,为80后写点什么,一直是自己的心念,想给自己的教学生涯留下一点记录,“我喜欢我笔下的这些80后,他们也开玩笑,也幽默,但他们身上没有那种‘顽主’气质”。

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常常有一种因错位而产生的张力,对抗并非可取之道。《中文桃李》选择了与现实的和解。和解并非屈服于现实,而是在保持文学理想的前提下融入现实。不难发现,《中文桃李》在情节结构方式上总是在设置一些冲突,这些冲突无不与“中文”这一专业相关;同时又在冲突中寻找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则使“中文”与现实达成和解。从“我”与父母婚姻价值观的冲突到最后的彼此接受、从“我”和徐冉的悲壮“北漂”到最后的回归故乡,以及“中文”还是“对外汉语”的专业选择、留省城还是回家乡的就业抉择等等,无不体现了这种冲突中的平衡。因此,结构上的平衡就成了文学与现实和解的隐喻。

《中文桃李》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但又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以崇高理想为目的的宏大叙事,也不同于新写实主义以琐碎日常生活为目的的个人小叙事,而是力图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一种尚未被命名的现实主义。文中反反复复出现的“执否”具有特别的深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对婚姻的承诺,“执否”则是对这种承诺的询问。小说中,作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解释:“执否”之“执”,意谓轻牵。不是“紧攥”和“不牵”,而是“轻牵”,关键在这一“轻”字。此一“轻”字既是爱情的“真”,也是文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度”。将文学理想化是凌空高蹈,已没有现实的土壤;而将文学矮化为日常生活却是当下正在面临的现实,如此一来,文学又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向度。那么,寻找一个中间的平衡点就是当前文学“突围”的突破口。

这个平衡点就是“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为人生”的价值定位。文学是“为人”的,这里的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的人”,而是活生生的灵肉兼具的“现实的人”。文学教授“汪先生”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的代言人,他不仅重提“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命题,而且在教学中践行“为人生”的文学理念。小说的最后,作者让作家“梁晓声”现身说法,做了一场《文学与人生》的讲座。讲座的失败,既嘲讽了那些脱离人生价值观照的作家作品,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文学“为人生”的价值理念。正如徐冉对她儿子所说:“文学在特殊年代还有点儿不一般。现在没什么不一般的,只不过就是种职业罢了。你爸的人生,现在仍靠文学那碗饭垫底儿,以后听你爸爸谈谈体会就行。”

文学何为?这是一个如文学一样古老的理论命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将“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强调文学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梁晓声立足于当下的现实,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文学何为”这一理论命题进行了回答。人具有价值维度,文学“为人生”的理念正是人的价值体现。这一回答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为“人生”总是具有历史具体性的人生;这一回答也符合白居易的理论主张,因为“人生”总是与具体的“时”和“事”联系在一起。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文艺形式,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这是对文艺价值属性和历史属性的界定。《中文桃李》要表达的正是文学在一定历史语境中,对有意义人生价值的追寻与抒发。(作者:谢龙新,系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哪吒2》票房创纪录的启示
  我国电影产业在建设文化强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电影产业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平衡好投资与创作、观众期待与市场反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5年春节档,国产动画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现象级表现点燃观影热潮。截至2

0评论2025-02-2021

德汉学家:石刻佛经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中新社杭州12月29日电题:石刻佛经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专访德国汉学家、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教授雷德侯作者 郭其钰摩崖刻经,是在天然崖石上镌刻佛教经文、图像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仅是研究早期佛教史的重要资料,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亦拥有重要一席。德国汉学家、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教授雷德侯自200

0评论2024-12-3022

国潮写作热度高,IP转化加速!今年度网络文学观察
2024年传统文化热依旧强劲,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作者积极响应这一文化潮流,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空结合,国潮写作对传统文化元素采取了更具当代风格的转化,体现了年轻作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和创新活力。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指导、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主办的融媒体大众化文学精品:2024年度网络文学发展

0评论2024-12-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