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高频率分辨率的分子振动测量方法

2022-09-23 20:27160

图1 显微镜下的超导铅表面的酞菁铅分子形状如同四叶草;研究人员使用新的方法对这些分子的振动进行了研究

 

分子中的原子以特定的模式和频率振动,故而振动是研究分子及化学反应等分子过程的重要工具。尽管扫描隧道显微镜有能力对单个分子进行成像,但目前为止,人们仍旧很难观察到分子的振动。

如今,德国基尔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探测分子振动的方法,能够把振动信号放大50倍;这一方法同时还大幅提高了频率分辨率,将增进人们对分子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并推动相应仿真方法的改进。该研究小组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这一方法由实验与应用物理研究所的Jan Homberg博士、Alexander Weismann博士和Richard Berndt教授提出,其原理基于一类特殊的量子力学效应——“非弹性隧穿”。当电子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金属尖端穿过分子、进而到达基底表面时,会向分子释放能量或从分子中吸收能量,这种能量交换的发生程度取决于不同分子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这种能量转移极少发生,因此很难被测量到。为了放大测量信号、同时实现高频率分辨率,基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了他们此前发现的超导体分子的一种特殊特性:假如适当排列,分子光谱中就能呈现出一种针状的、高且尖锐的峰值——即所谓的Yu-Shiba-Rusinov共振。

 

图2 图中模型展示了铅基底上的分子排列

 

原文见:Jan Homberg et al, Resonance-Enhanced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of Molecules on a Superconductor,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2). DOI: 10.1103/PhysRevLett.129.116801。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如何探测、防御、开发小行星
日前,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吴伟仁院士系统性介绍了小行星探测、防御与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并提出中国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利用构想,同时向国际伙伴发出合作倡议。为什么要开展小行星探测、防御与开发?吴伟仁介绍,太

0评论2025-09-0822

科技赋能城市管理,别搞“AI盆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面对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的现代城市,传统粗放式管理早已难以为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AI)、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重要支

0评论2025-09-0816

如何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围墙”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湖北、山东等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促进产学研合作,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围墙,寻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优解。成果转化事关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围绕关键节点精准发力,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作为知识生产主力军、创新研究生力军,

0评论2025-09-0828

算力热度持续攀升,如何“扩容”?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首次展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其算力总规模达300PFLOPS;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算力平台全面贯通,标志着一个国家级算力智慧大脑初步形成;DeepSeek新版本将适配下一代国产芯片近期,算力热度持续攀升。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算力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数字

0评论2025-09-0825